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赣湘联合演练提升跨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2025-10-17 16:41:31来源:中国环境APP

“我驾驶的装有30吨柴油罐车行驶在环城路大桥时爆胎,油罐壁破裂,柴油泄漏流入栗水河。”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公安局接警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派交警、消防、急救赶往现场。

图为模拟罐车罐壁破裂导致柴油泄漏事件应急处置现场。

10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萍乡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锤炼应急本领 共护环境安全”——2025年赣湘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的开头一幕。

栗水河是渌水二级支流,流经萍乡市上栗县和湖南省醴陵市。上栗县境内主河道长49.9千米,流域面积421平方千米。距省界10公里沿线涉及多条危化品运输路线及涉重金属园区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将对下游湖南省境内饮用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此次演练模拟在跨省河流栗水河先后发生交通事故次生的石油类污染与工业园区含铊废水污染排放两起事件,可能造成跨省交界断面超标,影响下游湖南省境内水生态环境安全,需要江西、湖南两省共同应对、协同处置。

迅速报告,先期处置

在柴油罐车发生泄漏事故后,第一时间接报的上栗交警指挥中心按照应急联动机制,立即将警情分别通报给上栗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接到通报后,我局迅速启动预案,应急人员携带快检设备并调集围油栏、吸油毡等物资赶赴事发地点,立即封堵泄漏源头,清理转运路面柴油污染物。”上栗生态环境局黎洪波告诉记者。

同时,上栗县政府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启动突发环境事件IV级应急响应,向公众发布突发环境事件蓝色预警,成立县级指挥部应对处置。

上栗生态环境局随即向萍乡市生态环境局作信息初报,萍乡市生态环境局接报后迅速上报至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萍乡市人民政府,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组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接报后及时将此情况向生态环境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依据《萍水河、渌江河跨省界流域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萍乡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下游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做好协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根据《上栗县栗水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通过无人机巡查并结合专家组研判,在事发地环城路大桥、下游约1.3公里处的滨江华府闸坝、下游约1.8公里处的李畋大桥、下游约2.2公里处的下水锥桥分别设置处置点,依托闸坝、桥墩依次布设三道围油栏,投放吸油毡吸附污染团,同时设置4个监测点位开展应急监测,实时掌握污染态势。

事件叠加,科学应对

事发后2小时,上栗生态环境局在园区涉铊隐患排查中发现,上栗工业园企业污水除铊投药与监测系统故障,导致2小时的含铊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流经长约5公里的园区排污管道至排污口,部分已进入栗水河,也可能影响跨省交界断面水质安全。

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将情况报告萍乡市人民政府,建议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江西、湖南两省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决定将两起事件并案处置,统一指挥调度。

“经专家组综合研判,我们立即采取封堵源头、关闭闸坝、投药削污、分流引流、加密监测等应急措施。”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西工作站李晨旭介绍。

根据《上栗县栗水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在原有4个处置点的基础上,另在下游约3.2公里处的平安北路大桥、下游约3.5公里处的杨岐河与永红河临时筑坝点、下游约3.6公里处的斑竹桥、下游约3.8公里处的社湾闸坝、下游约5.8公里处的山背闸坝增设5个处置点,应急监测点位增至8个,实时关注污染物浓度和下移态势。

同时,升起事发地上游上栗县取水口拦河闸与栗水河横下坝闸门,调度上游枣木水库、东山水库、荷塘水库、多宝寺水库、杨岐水库落闸蓄水,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科技赋能,妥善处置

“现场指挥部通过开设‘多场景’合成作战中心,融合生态环境、应急、气象、水利等各部门业务指控平台,实时汇总最新数据,完善‘跨部门’应急指挥联动。”萍乡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绍海说。

在演练现场,生态环境部门引入环境应急AI大模型,构建事态智能分析路径、强化处置数据支撑能力,辅助开展环境应急工作,为指挥决策提供算力支撑,为环境应急注入智慧动能。

最终依托各部门的紧密协作、同向发力,两起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所有污染团得到有效拦截处置,栗水河水质恢复正常,事件未造成跨省污染。

同时,根据持续跟踪监测达标结果,专家组研判符合应急响应终止条件,现场指挥部终止应急响应。

“此次赣湘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实现两起叠加环境事件的一体化处置,践行了‘堵、报、测、转’应急处置新理念,有效检验了‘一河一策一图’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锻炼了两地环境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江西省生态环境应急调查中心主任齐骞表示。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746135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