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为冰川“盖被”“增雪” 中国多措并举保护地球“白色宝藏”》。全文如下:
冰川,既被誉为“白色宝藏”,又被喻为“固体水库”。它以冰的形式长期储存地球上约70%的淡水,远超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的总量,在调节全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融,对全球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行动,积极探索冰川保护路径,寻找人与冰川和谐共生之道,为全球应对冰川消融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固体水库”加速消融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2000年至2023年间,全球冰川物质减少约5%,约为6.542万亿吨。同时,冰川融化持续加速。仅2023年一年,全球冰川物质减少量甚至达到5480亿吨。
中国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发育的国家,同样面临类似难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今年3月最新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显示,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与2014年完成的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相比,2008年至2020年间,中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6%。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冰川普遍萎缩的主要因素。202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约1.1摄氏度。冰川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气温升高会直接导致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同时,人类活动产生的黑碳等吸光性气溶胶沉降到冰川表面后,会使冰川表面暗化,降低反照率,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进而加速冰川消融。
空中俯瞰西藏昌都市边坝县的祥格拉冰川(晋美多吉 摄)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冰川是“固体水库”,高山冰雪融水一直是这些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副主任杜文涛告诉记者,冰川消融会导致冰川融水调丰补枯能力大幅下降,径流由降水-冰川补给型转向降水补给型,一些流域在干旱月份、年份甚至可能枯竭,水资源风险加大。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康世昌认为,冰川持续消融还会导致冰川自身失稳,对外界影响更加敏感,加剧冰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链的频度和强度。此外,冰川消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改变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探索系统保护路径
面对冰川快速消融这一严峻态势,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方案、立法保障与国际协作,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系统应对冰川危机的可行路径。
如今,科学保护冰川、加强冰川研究已成为中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共识。覆盖新型材料是当前保护冰川的措施之一。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的达古冰川、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等,中国研究团队用不同的材料(比如特殊设计的土工布、纳米材料)给冰川“盖被子”,助其“退烧”。
在祁连山摆浪河冰川区,康世昌研究团队联合甘肃省气象局利用烟炉、火箭弹和飞机成功实施两次人工增雪立体作业。结果显示,人工增雪作业不仅增加了5.9%的冰川物质补给,还通过提高地表反照率,帮助减缓了冰川融化速度。
中国长期致力于加强对冰川的监测和研究,加大保护力度。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自2017年启动以来,聚焦“亚洲水塔”的冰川变化与影响及应对,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科考,产出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2023年,《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专门就冰川资源保护作出明确规定。2024年,《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实施,为冰川保护专项立法。
国际冰冻圈科学学会主席利斯·玛丽·安德烈亚森认为,全球冰川正经历着持续性萎缩,希望能有更多新举措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合理规范人类活动,科学高效保护冰川。她呼吁通过科学监测和国际合作来有效应对冰川消融。
康世昌表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增温是长效保护冰川的核心。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沙障固沙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还可以加大人工增雪的实施力度,增加冰川物质补给。他还呼吁,要加强对冰川变化和灾害的研究,通过遥感影像对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进行普查,定期为冰川“体检”。(记者 张文静 王紫轩)
http://www.news.cn/gongyi/20251011/fc1374b42c794df2a5d2b5e13c4a039e/c.html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8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5日公布《2024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表明,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
中央气象台7月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3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
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港油田ESG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被收录于《...
近日,联合国人居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医疗与教育环境、交通与城建环境、气候与生态环境、房价压力...
中新网4月24日电 生态环境部4月24日通报2018年度全国12369环保举报情况。通报显示,2018年,全国12369...
人民网南宁9月13日电 (覃心、实习生邱玉婷)9月12日,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广西站在南宁...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持续推进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渭河之滨打造咸阳湖4A级旅游景区,显著改善渭河生态...
中新网5月17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5月17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5月17日08时...
南京长江大桥。泱波 摄中新社武汉1月8日电 (张兆松 徐金波)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为冰川盖被增雪 中国多措并举保护地球白色宝藏》。...
10月8日,据新疆柯坪县林业和草原局消息,今年叶尔羌河跨流域向柯坪县哈拉坤胡杨林区输水3 2597亿立方...
9月30日,福建省海洋渔业领域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指出,各级各有关...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越 倪茜 费帆 冯夏雪国庆中秋假期,武汉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之一。武汉市城...
当我们细数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不同人群的脆弱性是否都已被充分看见?当我们希望重建一个更具气...
金秋时节,张家畈镇的中稻、玉米和花生等收获已近尾声,田间地头留存的大量稻桩、花生秸秆,曾是农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