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组织 > 正文

共筑气候未来: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工作坊在青岛举办

2025-09-24 10:56:02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年9月17日至18日,“社会组织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工作坊”在青岛举办。本次工作坊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简称“绿色江南”)与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简称“陕妇儿基金会”)共同主办,青岛市黄岛区清源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简称“青岛清源”)协办。活动旨在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中的参与水平,提高行动成效。

活动合影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研究员、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延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指出公益事业需符合无偿性、公众性和必要性要求,禁止利润分配与变相利益输送,确保慈善财产高效用于公共利益。同时,社会组织在开展境外合作时,应依法履行备案或批准程序,防范法律风险。合规建设应以章程为核心,加强人才激励与财产保护,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价值。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主任杨培丹指出,全球气候治理正从规则制定转向行动落实,能源转型、资金机制与公正转型成为关键议题。她强调,社会组织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可通过申请UNFCCC观察员身份参与COP大会,在国际舞台发声、建立合作网络并展示本土实践。随着气候叙事日益重要,社会组织应善用故事化传播提升公众意识,推动政策倡导与跨界行动。同时呼吁更多中国社会组织合规、有序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民间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副教授、环境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岩聚焦青岛蓝碳发展,经多轮调研发现其存在顶层设计不足、监测核算体系缺失等困境,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制度创新、健全监测核算与交易市场等对策,助力青岛蓝碳产业发展。

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行业支持总监李大君结合气候图谱应用与更新,引导不同生态位组织参与讨论,分享协作路径与实践经验,助力气候与海洋保护工作。

青岛清源项目官员葛瑶分享了灵山岛的绿色发展实践。作为中国北方第一高岛、青岛最大海岛,灵山岛2002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创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2024年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岛上有"虎口含丹"等十二景,保护海洋生物、林木等四类资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施退耕还林、清洁能源等降碳举措。

SEE基金会劲草同行项目顾问盛燕围绕气候变化与海洋保护工作,聚焦灵山岛气候变化应对与发展,以未来愿景引导“以终为始”的行动思考,从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气候变化、系统综合六大视角分组研讨,形成“做什么、不做什么、需避开什么”的行动建议,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信任关系建立、低碳社区废弃物管理、生态旅游发展、社区文化梳理与社区综合可持续发展等维度提出具体可行意见,为岛域应对气候、保护海洋提供参考。

在气候变化实践分享环节,陕妇儿基金会项目经理刘琦慧以性别平等视角融入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倡导打破“性别中立即平等”的迷思。活动通过引入女性科学家案例、鼓励女孩参与STEM实验、男孩参与关怀类任务,推动儿童超越传统性别角色。唯有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注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才能真正赋能儿童,实现气候行动中的性别公正。

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陈学祥围绕“政社合作应对气候实践”带来深度分享。他清晰拆解政府“引导者”角色与社会组织“参与者”定位的协同逻辑,既详解政策引导的方向与支持举措,也阐明社会组织在基层动员、项目落地中的优势。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客观梳理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协同效率、资源整合等挑战,为基层探索气候治理的多元参与路径提供了兼具实操性与思考性的参考。

青岛清源理事长程世功通过鲜活的行动故事,介绍了如何将宏观的气候变化议题与在地的海洋保护实践相结合,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宝贵的一线启示。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殷盈,山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原主任、山东环保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分别对与会嘉宾的分享作出了深度点评和专业回应。

另外,本次工作坊还特别设置了沉浸式实地探访环节,让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嘉宾们探索了渔村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举措,亲身体验海洋净滩活动,并通过参访联合国“海洋十年”办公室与“青岛你我韧性社区”深入了解了从国际宏观治理到本土社区实践的全链条行动。

净滩活动合影

参访“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办公室

参访青岛你我韧性社区

本次工作坊通过政策解读、法律指导、国际经验分享、性别视角启发、政社协作及在地实践等多维度探讨,为社会组织参与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用的方法工具。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携手推进气候治理的民间贡献,共同迈向绿色、公平、可持续的未来。(图片由中国民促会 绿色江南 陕妇儿基金会授权提供)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509/23/WS68d25880a310f0725774a27d.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