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冰洁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的主题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新宜人的空气、干净卫生的水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年来,“两山”理念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实践,使各地生态面貌发生巨变。生态之美也带来了发展巨变,绿色生态资源不断释放出经济红利。
浙江省湖州市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率先践行地,湖州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先行先试。在湖州市深入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的进程中,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寻找落笔之处,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日前,记者在这座江南小城一路探访,从一座座山、一片片林、一个个村的发展变化里,聆听和感悟社会组织书写的一个又一个绿色故事。
安吉县黄浦江源森林养护社
“养护着约5万亩森林,6万多名农民从中受益”
记者乘坐的汽车沿着山路驶向位于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的安吉县黄浦江源森林养护社时,一路鸟鸣阵阵、绿意渐浓。
养护社的办公地点在南天目山的一个山谷里,发起人胡国良将此处命名为“大聋林场”,取“大音希声、顺应自然”的寓意。2021年,养护社正式登记成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发动公众参与等方式,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为当地村民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养护社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其核心成员多为该公司的骨干,拥有20年的护林经验。“我们用20年的时间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守护山林’的路。”养护社秘书长胡斌说。
很多动物重新回到了森林
胡斌告诉记者,养护社通过从分散农户手中流转山林实现集中管护和科学养护,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养护社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以此反哺森林养护和乡村发展,形成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养护社目前养护着约5万亩森林,6万多名农民从中受益。”胡斌说。
龙王村生产队长、养护社护林员黄大贵指着不远处飞翔的山鹰和白鹇告诉记者,这些鸟类都是近些年重返森林的。黄大贵介绍,以前村民“靠山吃山”,主要靠砍伐树木、烧制木炭等方式增收,破坏山林环境、带来安全隐患,收入也很微薄。
“前些年附近的森林被破坏得比较严重,许多动物离开,但近年来,黄麂、中华鬣羚、雀鹰、白鹇、白颈长尾雉等陆续又回来了。”黄大贵说。
曾经断流的小溪现在细水长流
大聋林场附近有一座木桥,桥下清澈的溪水正潺潺流过。黄大贵告诉记者,这条小溪前两年断流后,养护社在这片林区开展溪道修复工程,科学涵养水源。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如今小溪不仅常年有水,而且水质良好,水中的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多。
养护社采取轻度正向干预措施,开展了包括水系生态恢复在内的系统性森林养护工作:退耕还林、改造经济林林相、科学养护毛竹林、养护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无害化处理病死木,修建林道和防火道超过60公里,构建起完善的防护与巡护网络,逐步恢复中药材种群、大力防范偷挖和盗猎行为……
鸡爪头山、大梅坞山、龙王山等是养护社主要的项目实施区,这些区域及周边乡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显著改善。胡斌表示,目前项目区森林固碳量年增加量约为21.43万吨,水源涵养能力每亩土地提升约40吨。
“项目区及周边乡村现在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已成为‘避暑胜地’。夏季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白天最高气温只有34摄氏度。”黄大贵说。
念好山水间的生意经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既要在发展中保护,也要在保护中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养护社秉持“因地制宜,以林养林”的理念,建设生态巡护步道、改造护林营地,设计多种自然深度体验项目,如自然教育、研学、徒步等,吸引城市游客。养护社倡导游客通过在登山途中参与环保、写生态日志、过低碳生活等方式参与养林护林工作,以“城市护林人”的身份融入山水。
周边村民成为森林养护的主要参与者。以毛竹林科学养护项目为例,养护社通过清除林内杂灌和合理砍伐等方式改善竹林结构,约700名村民参与提供劳务服务。修复后的竹林凭借强大的固碳能力产生碳汇收益,村民还可获得碳汇交易分红。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黄大贵所在的龙王村因坐拥原始次生林和清澈溪流,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宝藏目的地”,村里的“网红”民宿周末经常一房难求。黄大贵说,2015年前全家每年的山林收入约为五六万元,如今仅民宿一项暑期就能收入20多万元。
“上海、江苏、杭州的许多游客喜欢来这里体验护林路线,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有游客说,哪怕只是来这里看看山水、走走山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让人流连忘返。”黄大贵说。
胡斌告诉记者,周边村民现在能获得“生态旅游+农产品销售”双重收益。村民自家的笋干、茶叶、土鸡等农副产品,从以往低价难销变为游客争相购买,价值显著提升。
“村民们现在都明白,保护好森林和溪水,就是最好的生意经。”胡斌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在湖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俞祖明看来,森林养护工作对周边城市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把这里的山林养护好,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和空气、调节气候等多方面都会惠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俞祖明说。
湖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乡村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
谷堆乡创空间已成为年轻人聚会、交流的绿色空间。
在湖州市的多个乡村中,活跃着一群热爱乡村的公益人:他们致力于让乡村资源实现活化、叠加、迭代,在助力营造美丽乡村的同时,积极打造乡村生态经济。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湖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成员,“乡村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是他们的梦想。在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记者看到了他们“将乡村打造为年轻人创业空间”的实践成果。
激活闲置资源
须叶繁茂的爬山虎从屋檐下垂落,房角的土罐中随意插着野花野草……联合会的会员单位谷堆乡创空间与龙山村的整体环境毫无违和感,频繁进出的年轻人、不时传出的笑谈声让这个小院显得格外具有生机和活力。
谷堆乡创空间里正在举办“西塞山种子计划”活动,妙西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重点村的村书记代表、乡村新业态主理人围绕西塞山全域文旅产业发展各抒己见、畅谈想法。联合会会长蒋晓锋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他回忆,谷堆乡创空间原是村里的一座废旧粮仓,当时院内房屋坍塌、长满了杂草。
“2015年我们来到这里时,龙山村距离现在美丽乡村的样子相去甚远,当时民居破旧,全村只有一条像样的路可供通行。”蒋晓锋说,他们调研后决定引进乡村创客和创业团队,将废旧粮仓打造为集乡村文创、乡村培训、文旅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乡创基地,为年轻人来村里创业、就业提供“大本营”。
发展生态经济
没有人到村里来怎么办?谷堆乡创空间和村里环境慢慢改善后,蒋晓锋和他的团队开始考虑如何将年轻人吸引到村里来。2018年,他们决定通过举办民谣音乐节和“乡村年欢会”——杀猪宴等活动为村里引流。
“活动举办得很成功,不少年轻人开始关注龙山村,一些年轻人和企业来这里尝试创业和投资。”蒋晓锋说,他们随即做了“两个转化”的工作,一方面帮助愿意进村发展的年轻人和投资企业实现项目和资金落地,另一方面帮助村民转变观念、融入新业态。
年轻人和企业到村里创业、投资时,蒋晓锋和他的团队引导他们与当地特色文旅资源相结合,发展新业态。比如,他们引导年轻人立足龙山村原有的生态资源,盘活村里闲置房屋,创办小型的咖啡吧、茶馆、博物馆等,推动生态与经济同向发展。同时,联合会与政府、金融机构、高校合作,为年轻人和企业提供政策指导、绿色贷款、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其解决创业和投资难题。
转化村民的工作也在同步开展着。村民们最初自发在民谣音乐节和“乡村年欢会”举办时摆摊卖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后来开始开餐馆、办民宿,逐步融入到村里生态产业的发展中。蒋晓锋及其团队帮助村民们将闲置的房屋做成共享厨房,并教会村民如何严控卫生标准、如何运作共享厨房、如何接待就餐人员等。龙山村现有11户村民经营的共享厨房,月收入最高可达3.4万元。
“我们想为年轻人打造一个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还能挣得到钱。”蒋晓锋说。
让年轻人真正爱上乡村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杨文浩也参加了“西塞山种子计划”活动。这个年轻人在龙山村还有一个身份——2025年联合会邀请的“乡村陪伴师”。他不仅要参与龙山村村域营造、活动策划等工作,还要深入村民日常,与村民建立密切的生活链接。
“乡村陪伴师”计划是联合会为乡村产业发展持续赋能的举措之一。联合会扎根乡村,盘活乡村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充分挖掘乡创主体、乡村老师、乡村手工艺人等在地资源潜力,并将年轻人、社会资本、科技和技术、新业态等引入乡村,通过开展培训、链接资源、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为乡村生态产业发展蓄力、提速。
青年农创客是联合会的重点培养人群。为吸引和支持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发展,联合会组织开展了不少“年轻态”的公益活动:“有梗青年玩田埂”活动邀请青年创客分享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吾心安处是吾乡”活动探讨年轻人如何在乡村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狮吼功秘籍”活动帮助青年农创客利用新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想帮助年轻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与乡村建立深度链接,进而爱上乡村、发展乡村、扎根乡村。”蒋晓锋说。
长兴县小浦镇
“多家社会组织合力守护着古银杏树资源”
方一村村民蒋新平(中)正在向游客介绍当地的银杏粉皮。
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的八都岕内有3万余株古银杏树,其中3700多株是百年古树,数量之多、聚集之密,非常罕见。
小浦镇党委委员饶本杰向记者介绍,八都岕内有小浦村、方一村、潘礼南村、方岩村、大岕口村5个行政村,村民近万人。近年来,小浦镇依托独特的古银杏树资源,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协同发力,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践行“两山”理念,助力从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
“镇上多家社会组织合力守护着古银杏树资源。”饶本杰说。
在绿水青山间美化村民居住空间
小浦镇方一村有一棵被当地人称为“银杏王”的古银杏树,树龄逾1300年。这棵古树华盖参天、枝繁叶茂,四周是整洁雅致的民居、道路、小广场,再远处,则是山脚下葱茏的银杏树林。
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秘书长周励强介绍,镇内的银杏树现在长势良好,但前些年这些树一度长势不佳,不仅结果少,且叶子稀疏,掉落得比较早,来参观的游客经常失望而归。
为解决这一问题,协会和长兴县八都岕古树保护基金会找来有经验的村民、林业专家和土壤专家,一起寻找原因。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地面硬化面积过大,导致银杏树根系缺氧,影响了树木生长。
为此,协会和基金会发起实施“银杏树深呼吸”计划,组织相关专家对古银杏树进行体检,为每棵树制定养护方案。
“这些古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保护好,留给后人。”基金会理事长蒋建国表示。
数万株古银杏树养护工作需科学规划、长期推进。协会对八都岕内5个村庄的7万亩生态林进行梳理,基金会则对3700多棵百年古银杏树进行造册登记,每年投入100余万元,开展破土、防虫、施肥、疏果等复壮、管护工作。例如,每到银杏树结果的季节,基金会都会组织村民及时疏果。“果子过多会导致叶子变少,银杏果的营养价值也会下降。”蒋建国补充道。
银杏树掩映下的民居、小路整洁雅致,行走其中令人赏心悦目。饶本杰介绍,银杏树生态资源带火了当地旅游业,让村民们认识到了优质生态资源中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镇政府也借此顺利完成了所辖乡村道路维修、民宿改造等村居整治工作。
在古银杏树下畅聊“两山”理念
距离“银杏王”不远处的一棵银杏树下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印有“银杏树下话传承 ‘百姓说事 茶话文明’ 理论宣讲点”的字样。
以古银杏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是小浦镇常见的文化活动之一。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和长兴县八都岕古树保护基金会联合开展“银杏树下话‘两山’”系列宣讲活动,邀请林业专家、返乡青年分享古树保护与生态经济案例,惠及5000余人次;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从2021年起持续开展“青年讲师团”进校园活动,开设“古树课堂”,培养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目前已走进13所学校,覆盖学生1.8万余名。
“围绕古银杏树的文化传承,镇上多家社会组织开展了科普宣讲、文化挖掘、文化展演、品牌打造等活动。”饶本杰说。
长兴县小浦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深度参与编制《古银杏小镇总体规划》,系统梳理当地生态元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打造了“银杏皇后”“岕里婚庆”“怀中抱子”等独具特色的文旅打卡点。
“我们充分挖掘银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组织新人在银杏树下祈福、举办婚礼。” 周励强说。
以古银杏树为鲜明的文化标识,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举办“非遗+生态”主题展演活动,如银杏文创市集、白龙马灯表演等,年均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协会还连续参与举办五届“古银杏生态文化旅游节”,打造“五个一”(一碗面、一台戏、一个园、一棵树、一座谷)的生态旅游品牌,将银杏、京剧、白梅、林场等特色文旅资源有机整合,单日游客峰值曾突破10万人次。
既留住了美景也充实了钱袋
在良好生态和文化传承的双重加持下,小浦镇的银杏文旅产业如火如荼发展起来。
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打造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为架构的“杏福共富工坊”绿色农产品销售品牌,开发银杏果仁、银杏面膜、银杏酒等特色林副产品,以“杏福”生态农产品提高游客消费体验。
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和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等还帮助村里的企业和村民直播销售银杏林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为村里的店铺设计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店名和宣传语:“杏福铺子便利店”“银杏林酒家”“银杏豆花 都有钱花”“人生有杏事 八九不离食” ……
“以前老百姓只能通过出售银杏果获利,现在大家共同守护好银杏林,靠旅游业和发展银杏产业链挣钱,收入大幅提高。”周励强说。
为推动旅游业实现从有到优的迭代升级,长兴县小浦镇旅游协会制定小浦镇民宿行业标准,引导村民对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进一步推动以“户户美”实现“户户富”。目前,八都岕内的5个村共有农家乐、民宿及酒店110多家,小山岕变成了大花园,老农房变成了新民宿。
协会还牵头打破村域界限,发动5个村抱团组建文旅公司。该公司已累计吸引投资近25亿元,落地银杏谷漂流、小浦星谷等项目10余个,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记者走访时,偶遇方一村村民蒋新平。蒋新平的女儿、女婿在村里开办民宿,他和老伴则摆摊出售银杏粉皮等,一家人收入很可观。
“村里的树养护得好,风景漂亮,我们一家人在村里做生意就能挣到钱,真是过上了好日子。”蒋新平说。
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6854/content.html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张建伟通讯员孙晓)青翼家园工作阵地,是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开展个别辅导...
8月10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主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活动——新泰站,在新泰市中医...
6月27日,由成都东部新区社会工作部指导,成都东部新区社会工作协会承办的2025成都东部新区社会组织公益...
新华社兰州7月4日电(记者程楠、郭刚)门铃响起,护士进屋后,熟练地帮助卧床老人更换好导尿管。卧床老人...
12月5日,衡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石鼓区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启动2020年爱心助明公益活动。红网时刻衡阳...
好吃……小煜腼腆地笑着跟到访的趣头条工作人员说。在湖南娄底湿冷的冬天,中午能在学校吃上一顿热腾腾...
交汇点讯 1月3日,南京市雨花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资源推介会。几十家社会组织通过摆摊...
8月28日、29日,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德艺双馨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孝德文化专项基金、山...
3月27日,由团省委主办的2019春暖皖江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公益招聘会在安徽大学启动。团省委...
1月29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剧场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从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
文 图 本报记者 王冰洁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全国生...
为进一步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宣传新时代慈善理念,在罗湖区金融行业协会的统筹组织下中国人保寿险深圳市...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4日讯(记者 韩翔)9月13日是世界急救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
近日,青岛莱西日庄镇联合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开展了一场综合惠民活动,将多项便民服务及科普活...
9月10日,滨湖世纪社区美丽堂家庭教育平台举办的有效沟通专题课程开课,为家长带去亲子关系处理理念与方...
大众网记者 聂堃 赵港宁 济南报道金秋九月,爱心满溢。9月5日,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当天,济南城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