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中国好人”周波:一位17个孩子妈妈的24年

2025-09-28 10:43:18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张蒙熊晓雨

周波最近拿起手机回复信息的频率很高。9月以来,大学相继开学,她资助的贫困生陆续回归校园。这些从小由她一路支持长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向她分享近期的学习成就,他们“不想辜负周妈妈的期待。”

在泸州市江阳区,57岁的周波是个“特别”的存在。这位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江阳区税务局的退休干部,从2000年资助第一个孩子算起,已先后资助17个贫困儿童。周波也曾被质疑“作秀”,而在长达24年的时间跨度中,她的公益心比那些质疑声坚守得长、行走得远。在前不久发布的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上,周波名列其中,她却说“这没什么,这是对得起良心的事情。”

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上榜者周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

2000年秋天,周波女儿的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帮扶贫困山区儿童。她抱着给女儿做榜样的想法,选择每年拿出600元,资助雷波县城关小学一个二年级的女孩杨淑,直至其小学毕业。

小学毕业后,杨淑寄来一封信,周波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做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杨淑说,等她长大了,也会“像周妈妈一样帮助别人”。

这封信,成了周波公益之路的起点,她决心帮助更多贫困儿童。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周波帮助了从汶川克枯乡小学到江阳区读小学三年级的余茜,成为她的“江阳妈妈”。每到周末,她都会接余茜回家照料,平日里,也常给余茜打电话叮嘱其用心读书。如今,余茜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看着她从地震中走出来,努力生活,我的内心非常触动。”周波说道。

到今年,周波已资助过17个孩子。他们有些像余茜一样走向新生,有些却成为周波的遗憾和牵挂。

2013年8月,周波和4位志愿者一起前往康定,来到藏族女孩冯东梅所在的海拔4000米左右的学校,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刚上初一的冯东梅,看到她日常饮食状况,她当场拿出3000元并承诺资助她读书,可惜这位女孩初中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

公益的路并不好走,周波资助的部分女孩也会因家庭压力辍学,这让她有些无力感。面对女孩父母“女娃早晚要嫁人,你能管她一辈子吗”的质疑,她生气反驳“我为啥不能管?我要供她读大学”,却仍没能改变结局,多年后谈及这根“刺”,她依旧会因此难过哽咽。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经历,让她对孩子们的“照顾”愈发用心。“我希望我不只给钱,更要像妈妈一样教会他们勇敢面对出身,用努力赢得尊严。”周波说。

周波在参加乡村公益活动。

爱的火炬正在传递

“你看她每次做公益时还穿得那么时髦,肯定是在作秀。”这样的质疑声时而冒出,但周波从不在意,只是坚持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衣着搭配得体、妆容精致,周波同样把“时髦”的态度传递给孩子们。被她资助的每个女孩18岁成人时,都会收到一套周波送去的化妆品。其实,在周波看来,会不会化妆无所谓,但是她想让孩子们知道,“美丽、时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精气神。”

这样细腻的善意,周波坚持了24年。“公益是双向奔赴,我感谢孩子们接受帮助,成就了我的爱心,他们长大后也把这份爱心传递了下去。”周波坦言,让她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不仅是孩子们的笑脸,更是公益带来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

最早资助的杨淑如今已成家立业,开始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其他贫困孩童。一些受周波资助的孩子主动退出资助,让周波“去帮助更困难的人”,而周波女儿也在母亲的感染下,拿出勤工俭学赚来的钱,资助起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

周波的公益之路还在拓宽。除了资助贫困儿童,她希望投身更大的公益事业中去。2019年,她就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并在活动现场感召50余人参与。她始终相信,“火炬需要传递,而非独自燃烧。”

今年,57岁的周波依然忙碌。问及未来的打算,她说:“只要还有能力,就会继续走下去。”她希望,她举起的这把火炬照亮更多人的路。

(受访者供图)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509/83128293.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