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超过1万公里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纵横延伸,3万余座铁塔巍然耸立。这些输电线路如钢铁巨龙,承担着“疆电外送”的重要使命。“疆电外送”工程已实施十余年,累计外送电量即将突破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可供全国十四亿人连续使用280天。
然而,当地强风沙、高海拔、大温差和暴风雪等极端地理与气候条件,持续考验着新疆电网设备材料的可靠性,威胁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保障这庞大电网的安全,一位电网材料“诊断师”始终默默坚守——他就是国网新疆电科院材料无损检测专责何成。
2025年4月28日,53岁的何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位与电网材料相伴三十载的“老电力”人,在谈起领奖心情时语气坚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做好‘领头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检验,为每一个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与电结缘:让“边缘”变“顶流”
电工,是何成儿时最崇拜的职业。在关于小时候的记忆里,晚上他常常只能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火苗晃悠着,还散着呛人的烟味,门框上挂着的家里唯一的灯泡照不亮两间屋子。长大一点后家里能看上电视了,却常常遇到停电。那时,他最盼望电工来,因为电工来了电就来了。
怀揣着对“电”的向往,何成考入当时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选择了材料专业。这个看似与电无关的领域,却让他逐渐意识到:材料就如大楼的地基,地基稳固,楼才能屹立不倒,无论是输电塔还是电线,都离不开材料。从那时起,他便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与“电”相关的材料事业。
大学毕业后,何成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入职国网新疆电科院成了一名电力工作者。在电力行业中,材料专业相对冷门,何成却将其视作毕生事业。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如今的无损检测专家,多年来,何成一边从事输变电设备材料检测,“揪出”影响电网安全的材料隐患,一边潜心设备材料可靠性研究,把金具、螺栓等遍布在电力输送廊道中的每一个“铁疙瘩”变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金疙瘩”。
“如今在我们院,何成团队在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已从1.0迭代到4.0,成为全院学习的标杆。”谈起何成及其团队在材料检测方面的贡献,国网新疆电科院能源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张龙言语中充满自豪与骄傲。
电力医生:既“坐诊”也“出诊”
“小专业也有大作为。”这是何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用三十年坚守与创新写下的职业履历。
“检测电网设备材料就像医生问诊。”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时,何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每当有设备材料来‘急诊’,我要第一时间到实验室给材料‘做检查’、研究‘病因’、开出‘药方’。”
电网故障,尤其是大规模停电事故,往往缘于一个微小材料的失效。电网“诊断师”的职责,便是在材料“病入膏肓”前精准识别隐患,及时组织更换或维修,将事故消弭于萌芽之中。多年与材料朝夕相处,何成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能洞察细微、预判风险。
2010年,新疆首条750千伏乌吐哈输电工程与西北地区联网。这项工程途经多个著名风区,持续强风导致本应使用30年的金具仅半年就磨损了近一半,严重威胁电网安全。面对国内无相关标准和经验的困境,何成和团队跑遍东疆所有风区,收集了上百件磨损金具样品,成功找出了这批金具在结构上的不足,并优化出新型金具。
何成带领团队搭建起国内首个“输电材料疲劳磨损试验平台”,寒冬腊月里,他们在没有暖气的厂房里,连续开展了30余天的磨损试验。数据证明,何成团队研制的新型金具耐磨性提高了五倍以上,更换成本直降60%。此后两年,他们又通过近300万次的磨损试验,将新型金具进一步优化。2012年4月,10345套新型金具在新疆750千伏乌吐哈输电工程中投用,至今未见明显磨损,每年约节省1000万元更换成本。
“如果说在实验室做检测是‘坐诊’,那去输电线路、变电站现场就是‘出诊’。”电网一线就是何成的课堂:阿拉山口零下40℃的寒冬,他趴在覆冰的铁塔基座前拆被冻僵的螺栓;塔克拉玛干的沙暴天,他用身体压住被风掀翻的图纸,在肆虐的风沙里记录参数。就这样,他一步步攒下满脑子专业知识,逐渐摸清了电力材料的“脾气”。
“新疆的极端环境不是限制,反而是创新的磨刀石。”这些年,何成不断进行各类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何成说:“如果说材料是电网的基因,那我们的创新就是在为它‘升级密码’。”
2025年4月21日,何成正在开展触头耐磨性试验。
治标更治本:从解决问题到创造价值
经过多年沉淀、磨炼,何成练就了一身电力设备材料检测的“绝活”,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超声波、电磁涡流等近10项高级检验检测资质的专家。
2023年4月,某新建线路投运在即,却发现个别防振锤掉落,施工单位千里求援。何成用显微镜“抽丝剥茧”,1小时内揪出1.5毫米钢绞线中0.1毫米的裂纹,避免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损失。
2024年,何成“跨界”借鉴机械、高铁及锅炉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使用激光淬火、粉末渗锌和热喷涂三种方法,为电力金具表面强化防护。这些嫁接技术在不大改工艺的前提下,在显著提升金具耐磨耐蚀性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成本。目前,运用了新工艺的金具已在新疆百里风区等地试点应用。
多年来,何成带领团队已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他们探索出的“新疆特殊气象环境下输电线路故障防治关键技术”,有效应对了大风区电网风偏和天山覆冰导致的跳闸问题;他们的“汽轮机纵树型叶根及隔板焊缝相控阵检测装置”创新成果,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在京沪等多地发电企业;他们研发的国内首套铁塔紧固件松动在线监测装置,目前已被应用于750千伏输电线路的三十里风区及百里风区典型铁塔上。
“我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既要守护万家灯火,也要紧跟我国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步伐。这让我从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何成语气沉稳,他的目光中透出一名匠人的执着与坚守。
名师出高徒:新生代电力人已就位
“师父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让我看到了这条职业道路上无限的可能性,他就是我前进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袁帅一,在谈起师父何成时,言语间既有崇拜,也带着自豪。
何成的徒弟王宗江如今已学有所成,能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独当一面。他从师父何成身上汲取的不只有专业知识,更有其言传身教时留下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让他在成长中避开了许多弯路,变得更为扎实、从容。
2019年,“何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积极开展“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现已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出国际级、国家级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6人次,高级职称5人。如今,何成的徒弟们已如璀璨繁星散落在新疆各处,共同为我国的新能源事业贡献光和热。
这些年,何成带领团队行程30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全疆2000余个电力工程现场,累计完成近百万件电力设备材料的检验检测。他每年都会为约100名一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让先进的检测技术真正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如今,何成团队正积极筹备建设新疆“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材料腐蚀及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该站致力于打造集野外观测、科学研究与数据共享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国家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发基地。团队将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关键材料腐蚀及装备安全的长期科学观测与研究,为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升级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工作,而是把它做到什么程度。”何成说,他总会想起小时候给家里修电的电工。“直到今天,我仍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背着帆布包、带着检测设备,不过是拧紧了每一颗螺丝、焊牢了每一道焊缝。”(记者 刘禛 通讯员 丁文静)https://people.cctv.com/2025/09/22/ARTIniswVbBSKjxdcwFQMop5250922.shtml?spm=C38482.PUhth5SrIgB6.EU7IBui3rbMI.26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近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云南省大理州举办。经...
李志美,女,1975年10月出生,绍兴市首位癌症义工,原绍兴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理事,现浙江老爸老妈养...
西安日报记者 姚瑞丹 文 图常妈妈,常妈妈,吃饭啦!8月11日中午12点刚过,7岁的涵涵丢下手里的玩具,...
编者按:日前,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正式揭晓,10位教师上榜。他们以赤诚扎根三尺讲台、以奉献赋能学生...
近年来,我国脊柱侧弯群体面临患病率攀升、治疗资源不均、轻症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受...
7月29日,汇聚文明力量 唱响时代新风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在榆林启幕。与之同时启动的2025年争做陕西好...
原标题:石景山区环卫工作者刘维奇上榜16载环卫坚守 守护城市洁净刘维奇,石景山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二...
8月20日,濉溪县孙疃镇楼坊村村民、淮北好人侯良彬来到村部,与本村新考入一本院校的8名准大学生欢聚一...
在给亲人郑梦婷治病时四处借钱14万余元,又上网筹得10万余元捐款。在郑梦婷病情恶化离世后,家人面对一...
央广网威海9月1日消息(记者程立龙)虽然奖杯在我手里,但我没想太多,我还是正常地去想我的服务队,去想...
央视网消息: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超过1万公里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纵横延伸,3万余座铁塔巍然耸立。这些...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我的女儿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她生下来就有病,但是我决不...
有这样一位退休党员,她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她就是平凉市孤残儿童救助...
李玉坤是一名老环卫人,24年如一日,靠着一个月磨光两把扫帚、半年穿破10双布鞋的拼劲,硬是把脏乱差的...
1993年,19岁的胡诚雄蹬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报纸和信件,穿梭在三亚坑洼的沙土路上。2025年,已...
在江苏盐城福利彩票销售一线,有55位退伍军人销售员,他们褪下戎装换上工装,将军人品格注入小小福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