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李玉坤:爱心路上的“最美拾荒人”

2025-09-18 09:19:23来源:大众日报

李玉坤是一名“老环卫人”,24年如一日,靠着一个月磨光两把扫帚、半年穿破10双布鞋的拼劲,硬是把“脏乱差”的步行街变成了卫生“样板街”;她是远近闻名的“社会妈妈”,骑着拾荒用的三轮车,靠着“捡破烂”的积攒和微薄的工资,在爱心助学路上行驶了27年,累计捐款40多万元,用爱心托起了百名寒门学子的“求学梦”。曾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环卫系统先进个人”“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雪中送炭,是她温暖的开始

熟识李玉坤的人,更喜欢称她为“裸捐奶奶”、“最美拾荒人”。1990年,她刚踏入环卫岗位时,家中尚有重病的丈夫、瘫痪的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需要照顾。但她从未因家庭负担耽误工作,反而主动请缨清扫最繁华、最难打扫的步行街路段。“单位要求五点半到岗,我一般三点半就开始扫了。”她日复一日来回清扫20多趟,硬是把一条“问题街”变成“示范街”,所带班组也荣获“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李玉坤热心于公益付出那么多年,源于一段被温暖过的往事。1986年,她的丈夫突患重病,巨额的医疗费几乎压垮这个家庭。然而厂里及时报销部分费用,工友们纷纷捐款,邻里乡亲也送来吃的穿的,帮她照顾孩子、渡过难关。“在我最难的时候,是大家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李玉坤始终铭记这份恩情,并立誓要以一生回报社会。

心怀感恩,是她善行的延续

1998年,李玉坤的丈夫最终因病去世。同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灾害,李玉坤听闻后毅然拿出给女儿结婚准备的被面和棉花,连夜缝制了一床棉被,又凑出仅有的200元一起捐了出去,那是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她对两个女儿说:“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别人帮过我们,现在别人有难,我们不能不管。”

从此,李玉坤踏上了一段持续27年的爱心捐助之路:第二年,她拿出上级奖励的2000元加上5年熬夜刻花边积攒的1200元,捐给了“温暖工程”;“非典”期间,她带领女儿无偿献血并捐款1300元;南方雪灾,捐款3000元;玉树地震,捐款3200元;雅安地震,捐款6000元;新冠疫情期间,捐款10400元;就连政府专门拨付给她5万元养老金,她都分文不剩地捐给了贫困生;社会资助的68500元,她也全部捐了出去……

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她常年在繁重的环卫工作之余捡垃圾、拾废品。多年来,她坚守勤俭本色,粗茶淡饭不改初心,省吃俭用慷慨助学,用点滴积蓄为寒门学子点亮求学的希望。

爱心助学,是她不变的牵挂

回忆过往,最让李玉坤感到遗憾的是自己两个成绩优秀的女儿当初因贫辍学。“她们只上到初中”,这件事是她心中永远的痛。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玉坤不愿再看到其他孩子因经济困难放弃读书。

2001年,她参加威海文登妇联组织的“社会妈妈”公益活动,资助了第一个贫困学生。自此27年未曾停步,累计资助100余名贫困学生,捐款40左右万元。

小康是李玉坤资助的学生之一,对她一直以“李伯伯”相称,并保持了4年书信联系。2010年4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小康来看望资助她完成学业的“李伯伯”。当见到正在大街上清扫的李玉坤时,小康既震惊又愧疚,“我一直以为资助我的是位坐办公室的干部,怎么会是一位清洁工人……我该怎么报答你才好。”李玉坤抹掉小康脸上的泪水,笑着安慰:“不用你想着怎么报答,只要你有好前程,我就高兴。”

考虑到李玉坤的身体情况,2014年环卫中心为她安排了门岗工作,但她丝毫没闲着,继续拾荒助学,甚至还与女儿商议,签订了遗体捐献登记证书,为人生完成最后一份善意。

如今,她资助的许多孩子已成材立业,有人成为公务员、白领,有人出国深造。他们想回报她,李玉坤却总说:“我不图回报,帮你们就像帮自己的孩子一样。”

2023年,文登区以她的名字在龙山街道杏坛社区设立“李玉坤好人文化角”,让更多人走近这位“最美拾荒人”,将爱和感动不断传递下去。而李玉坤老人,依然坚定地走在爱心路上,不停歇、不张扬,任凭岁月过往都始终如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484677449024724&wfr=spider&for=pc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