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降水仅85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5倍。在河西走廊西端,甘肃嘉峪关正凭借湿地复苏、绿意蔓延,将戈壁深处的荒芜谱写成动人的生态诗篇。
戈壁深处有湿地
“这里土壤盐碱化严重,春季地面结着一层白霜,之前种下去的两车树苗只活下来两株。”谈起草湖湿地的过往,嘉峪关市草湖国家湿地保护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冯学刚感慨道。
草湖湿地地处蒙新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前沿,拥有沼泽、库塘、灌丛沼泽三种湿地类型,但受气候干旱、人为活动影响,曾一度面临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困境。
转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草湖湿地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嘉峪关市启动系统性保护修复工程,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为核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0年以来,当地更是投入近两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重点推进水资源保护、岸线治理、植被恢复等项目。修复坝体5座、治理湖岸5.7万平方米、敷设修建供水管涵13.2千米,有效提升了保水蓄水能力。同时,在公园北侧风沙沿线恢复退化植被310公顷,用草方格压沙120公顷,筑起阻挡沙漠侵袭的“绿色防线”。
如今的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达950公顷,水域面积125公顷,园区记录到植物97种,野生动物1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每年春秋两季,大天鹅、白鹭、灰鹤等候鸟在此停歇。尤其是今年三月,我们两次监测到500只以上的灰鹤迁徙种群。”冯学刚告诉记者。
为了守护好这处“鸟类天堂”,嘉峪关市建立了严格的保护管理机制。组建专业巡护队伍,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和收容救助;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非法贸易等违法行为;运用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候鸟迁徙动态与湿地生态状况。
“草湖不仅是生态湿地,更是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交汇地。”在草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科学展馆内,讲解员指着古代丝绸之路地图介绍。
2024年,园区内新建400平方米自然科学展馆,设置12块科普景墙、82块宣教牌、50个立体动植物小品,通过实体标本、互动电子屏等形式,直观呈现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我们日常会开展针对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天鹅、灰鹤,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本更加生动。”讲解员表示。
“湿地公园修好以后,饭后过来散散步、观观鸟,心情特别舒畅。”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观景平台约1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赤云柳海驿站、弦鹄廊、观雁台、科普长廊等设施,增强游览体验感,让湿地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休闲乐园。
工业城市全域增绿
草湖湿地的增绿焕新,只是嘉峪关市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前提起嘉峪关,想到的就是钢铁厂,没想到现在出门就是公园,绿地面积真的很高。”初次到访的兰州游客魏女士,对嘉峪关如今的生态状况称赞不已。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嘉峪关曾长期面临“厂多树少、沙多绿少”的困境,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足20%,“风吹石头跑”是常态。
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生态立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绿化建设工程,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戈壁明珠”。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1%,人均绿地面积近30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工业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相融共生。
近年来,嘉峪关市以“精细化管理、品质化提升”为主线,推动全域绿化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在城市建成区,“口袋公园”“社区公园”成为生态惠民的重要载体——通过改造街角空地、升级社区绿地,增设休闲设施、种植景观植物等,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统筹推进国土绿化与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屏障。通过实施“三北”工程、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项目,种植防风固沙林1.2万亩,有效遏制风沙侵袭;严格落实“以水定绿”原则,制定绿化节水“一方案六制度”,重点实施城市生态节水改造项目,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
据《第六次甘肃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公报》显示,与第五次监测相比,嘉峪关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昔日的“风沙源”逐步转变为“绿色屏障”。
“在戈壁滩上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正是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一代一代嘉峪关人,用自己的双手造就了绿意盎然城市。从1995年开始,嘉峪关市连续30年开展“义务植树年活动”,仅2024年就完成义务植树57.82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
如今的嘉峪关市,全市共有林地28.29万亩、草地74.4万亩、湿地4.4万亩,森林覆盖率12.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16.5%。
https://www.cenews.com.cn/media-article.html?aid=29715&mediaID=1647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5日公布《2024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表明,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
8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加大长江岸线的整治力度,已建成全长...
中央气象台7月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3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6月26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6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山东南部、...
近日,联合国人居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医疗与教育环境、交通与城建环境、气候与生态环境、房价压力...
河南气象6月28日,首届中国(河南)气候旅游胜地避暑旅游目的地发布会在郑州举行,正式揭晓评选结果。三门...
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摄)东南网讯(记者 田燕平)7月1日,由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
中新网4月24日电 生态环境部4月24日通报2018年度全国12369环保举报情况。通报显示,2018年,全国12369...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称,2019年中国环...
年均降水仅85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5倍。在河西走廊西端,甘肃嘉峪关正凭借湿地复苏、绿意蔓延,将戈...
9月17日,202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绿色低碳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绿色低碳展作为...
人民网南宁9月13日电 (覃心、实习生邱玉婷)9月12日,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广西站在南宁...
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港油田ESG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被收录于《...
漫画 李晓军□ 本报记者 蒲晓磊9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