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工人才培养的“黑土实践”

2025-04-18 09:32:30来源:央广网

4月12日,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的主课堂座无虚席,各分课堂的学员也早早就位。伴随着老师的专业讲解,无论是主课堂还是分课堂,每位学员都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备考信心高涨。

本次培训由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八一农大联合主办,依托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校培训实践基地”资源,采用“线上+线下”“主课堂+分课堂”“初级+中级”双轨模式,覆盖大庆市1200余名考生。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协力打造的“金牌教学团队”,围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核心课程开展系统辅导,并通过“共享学习群+分区集中授课”充分提高学习效率,全方位助力大庆每一位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顺利上岸。

课堂培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供图)

创新培训体系,助力职业化发展。八一农大构建的社工人才培养新生态,将校地协同合作走深走实。近年来,人文学院通过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承接国家级社会服务项目等举措,不仅为地方培养了千余名专业化社会工作者,更成为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的标杆和基层治理创新的“智库引擎”。在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八一农大人文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校地合作为抓手,依托社会工作系构建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持续在共建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方面下功夫。

近年来,人文学院先后与大庆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龙凤区政府等十余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挂牌“大庆市高校志愿者实践培训基地”,共建司法社工、社区治理等特色实习基地。2024年,人文学院社工系师生承接团中央“伙伴计划”青少年服务项目、大庆市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等30余项国家级、省级服务项目,累计经费超150万元。其中,“童心圆”项目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案例,成为黑龙江省社工服务的典范。

共建实践平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供图)

“双师型”培养机制长效赋能,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

人文学院首创“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将社工站运营、社区调研等真实项目嵌入课程。2024年,教师横向课题到账经费30余万元,学生参与率达100%。在肇源县城北社工站(省级品牌站点)运营中,学生主导设计“风险儿童守护”项目,在黑龙江省女性社会组织(社工站)服务妇女儿童家庭项目路演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教学创新不断突破,建立“共学”“共研”“共行”“共创”“共竞”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框架,形成社会服务反哺教学科研的机制。通过“揭榜挂帅”项目,人文学院社工系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7人获得国家社工师证书,5人入选省市社工督导专家库,2人分别担任中央社工部“社工+志愿”黑龙江试点项目的省级督导和地方督导。社工系主任郑浩参与制定了黑龙江省《社会工作服务站规范》等2项地方标准,将政策实践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

首创“服务-学习”教学模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供图)

党建引领激发服务动能,服务基层治理的“八一农大方案”。

人文学院党委通过党建结对,与大庆市民政局、残联等共建“社工服务联合体”,党员教师牵头开展“龙江好人·社工同行”等品牌活动,教师胡晓兵获“龙江好人”称号,团队累计为全省近万名基层工作者提供800余学时培训,推动多项政策建议落地。人文学院社工系参与制定的《黑龙江省未成年救助保护机构服务指南》等政策文件,被全省推广;与东北石油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黑龙江省西部高校社工实务创新大赛”,孵化出20余个社区治理创新项目。

2024年,人文学院社工系获评“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跻身全国前50%。依托智库资源支撑地方发展,开展“社工+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众的可靠力量,为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专业智慧与青春力量。

服务基层治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供图)

从课堂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正逐步实现“专业学科化”的跨越式发展。(孙春雷 郑浩 李晶)

https://hlj.cnr.cn/jykj/20250417/t20250417_527138446.shtml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