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和田县:沙漠边缘崛起 “蓝色产业” 水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9-01 15:23:06来源:和田生态环境

3520亩养殖基地带动增收致富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县,曾因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等自然条件限制,水产业长期处于零散、低效的“空白状态”。早年群众自发开展的简易鱼类养殖,受限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产量与经济效益始终难以提升。近年来,和田县打破地理环境制约,以“向沙漠要效益、变劣势为优势”为发展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引技术、建基地提规模,推动水产业实现从“零的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跨越式转变,为县域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注入“蓝色活力”。

一、生态养殖破局:盐碱地变身“螃蟹丰收田”

2024年,和田县引入新疆昆仑优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英艾日克乡托勒干吉村的千亩盐碱地开启螃蟹养殖试验。企业创新采用“只加水不换水”的 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科学调控水质、优化投喂方案,有效破解沙漠地区养殖水体循环难题。

试验首年便收获螃蟹18吨,产品凭借鲜嫩口感迅速打开本地及周边市场,验证了盐碱地养蟹的可行性。2025年3月,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再次投放7吨蟹苗,并结合前期养殖经验优化管理流程。预计今年螃蟹年产量将达70吨,实现从“试验探索”到“稳定量产”的关键跨越,让昔日荒芜的盐碱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丰收田”。

二、现代化养殖发力:恒温池育出“高端鱼”

在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和田域见疆来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同样成效显著。基地建成56座标准化养殖池,配备恒温、恒湿、恒氧智能控制系统,可精准模拟鱼类生长的适宜环境,彻底摆脱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对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

2024年11月,基地首次投放3吨(约6万多尾)银鳕鱼、鲈鱼等高端鱼苗。经过6个月科学培育,首批成鱼顺利入市,因肉质细嫩、品质优良获得市场青睐,成功填补了和田县高端淡水鱼规模化养殖的空白,为当地水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三、产业规模扩容:“蓝色经济”带动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和田县水产业已从最初的单点试验,扩展至10个乡镇,养殖总面积超3520亩,形成涵盖螃蟹、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银鳕鱼、鲈鱼等多品类的多元化养殖体系。2025年上半年,全县渔业产值达1063.75万元,同比增长12%,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产业发展同时带动群众就业转型:昔日面朝黄土的农民,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转型为掌握水质调控、鱼苗培育等技术的“水产技工”,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真正让“蓝色经济”成为富民产业。

下一步,和田县将持续优化水产业发展布局,加大技术引进与研发投入,延伸水产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推动“沙漠水产”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让这一“蓝色产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动力。

https://www.cenews.com.cn/media-article.html?aid=29425&mediaID=1885

编辑:陈陈  审编:益申合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