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贵州:本禹志愿服务队 青春的花儿映山红

2019-05-08 09:04:32来源:中国网

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图片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多彩贵州,“地球彩带”。杜鹃花年复一年,开了谢,谢了又开……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有一支青年志愿者团队。他们叫“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这个团队14批133名志愿者,一棒接一棒,在贵州山区3所乡村小学支教16载。恰如春风中盛放的杜鹃花,“本禹志愿服务队”映红大山,映红山区孩子们的心灵。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他们: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青春故事。

时代召唤——

泪水中,盛开第一朵“青春映山红”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名称,来自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2002年,徐本禹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则新闻:“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狗吊岩小学,是当地一位志愿兵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在山洞里搭建,让全村的适龄儿童免费上学……照片中,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打动徐本禹。2003年暑假,他来到狗吊岩小学作短期支教。

离开时,依依不舍的孩子们怯生生地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徐本禹热泪盈眶:“我会回来的。”

已经考上华中农大研究生的徐本禹决定推迟深造,从2003年到2005年,徐本禹先后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大方县狗吊岩小学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大石小学支教。

两年支教,徐本禹兑现了心中承诺,因此获评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颁奖词这样描述:“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泪水中,徐本禹,成为乌蒙彝山盛开的第一朵“青春映山红”。

让爱传递——

阳光下,“青春映山红”开满乌蒙彝山

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爱,被传递着。

为延续徐本禹的爱心支教,华中农业大学在全校招募“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6年来,14批133名志愿者展开爱心接力,一茬又一茬,来到乌蒙彝山。

到2019年5月,赵祥宇、陈礼源、郑悦、项嘉铭、康诚轩、吴美娅等11人,作为最新一批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大石小学、箐山小学和大方县为民小学(原狗吊岩小学)支教已有8个多月。

一次家访,让本届支教团团长赵祥宇印象深刻。那天,他和3位同学早上9点朝大山中的学生家出发,一家接一家的家访,晚上6点回到住处时,大家已精疲力尽。4名城市长大的孩子,是第一次徒步走完这样长的山路。指着支教团衣服上印着的“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赵祥宇说:“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绝无仅有。”终身难忘,源于青春的奋斗与奉献。

康诚轩是11名志愿者中唯一来自农村的孩子,她的老家在山西文水县大城南村。

“我在学校参加过红杜鹃爱心社的在线支教,同样从农村走出来,我更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农村的孩子。”话语朴实,饱含青年人的热诚和风采。

“这些年,支教大学生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自己,获取人生的宝贵财富。”热泪盈眶的大石小学校长王成范感动地说。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从华中农大扩展到全国各地。

志愿者李华芬患上白血病,仍坚持在大石小学支教;

志愿者孙影到大方县支教8年,成为全国道德模范;

志愿者张朝丞募集资金在大方县修建“爱心水窖”1000多口,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青春力量——

奋斗着,打开山村孩子通向世界的大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与祖国同行,为贵州奉献。“本禹志愿服务队”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书写青春力量的责任和担当。

2018年10月,大石小学4年级教室里多了一个“大家伙”: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和一个半人高的电视支架。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明者陈礼源挺骄傲:“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台要两三万元,我的‘土发明’,能省不少钱。”

如今,大石小学拥有4间多媒体教室。校长王成范经常向周边的村小学老师炫耀这个“不得了的进步”。

2019年,赵祥宇和同学们在大石小学开设“少年学思班”,每周一讲,“以故事、诗词、图画、视频为载体,孩子们听得认真,还和我互动。”赵祥宇说。

2018年7月6日,大石小学4年级学生高雨婷第一次坐上火车,前往杭州。

她参加的是志愿者们组织的“大手拉小手·笑眼看世界”留守儿童城市体验行活动。

“最漂亮的地方是西湖,最喜欢的地方是大学。”高雨婷说:“我要考上大学,毕业后报效国家。”

“贵州的脱贫攻坚力度很大,孩子们已经吃得饱穿得暖。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树立远大理想。”赵祥宇说,“城市体验行”使资助方式由“解决温饱”转向“关注成长”。希望能让孩子们跳出大山看世界,给他们的未来打开更多的可能。

多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从单纯支教拓展到关注山区孩子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方面。

133名志愿者年复一年的奉献,为越来越多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16年,大石村就走出了23名大学生。

王祥是23名大学生之一,他的小学老师几乎都是支教团成员。在发给记者的短信中,他写道:“他们是影响我一生的教育者,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希望、动力。”

大山回声——

花开时,迸发出生命成长的力量

“这些折纸、贺卡,是学生们送我的礼物。”箐山小学教师宿舍,吴美娅从衣柜里拿出一包爱心礼物。山里的孩子把真心叠进折纸,送给志愿者们。

在青春最难忘的时光,志愿者收获着孩子们给予的感动,收获着自己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长大了。”赵祥宇说。

“看到山里孩子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好得太多,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放弃,只能拼搏。”项嘉铭说,孩子们也教给了他人生道理。

“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其实,我们收获的比给予的多,你参与了,你就是一个富足的人。”徐本禹的话,或许是每一位支教大学生共同的感悟。

一种精神影响一片土地。

作为本禹精神的发源地,百里杜鹃管理区也在不断弘扬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已经同杜鹃花一起在这里生根发芽。”百里杜鹃管理区团工委副书记梁娜说。

2018年6月,百里杜鹃管理区团工委面向百里杜鹃管理区辖区户籍,招募100名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不到1年时间,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34万个小时。

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鲍曙光是徐本禹的山东老乡。当年,徐本禹的事迹曾让他感动落泪。“我也是一位建设贵州的‘志愿者’。”作为跨省引进干部,鲍曙光说,他这一辈子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当好一个“新贵州人”,建设新贵州,共圆中国梦!

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李涌说:“‘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接力支教,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的回信,为我们增添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天边边那树红杜鹃,默默地开过了多少年;天边边那树红杜鹃,悄悄地开成了一大片……”

项嘉铭发现,跟别处的杜鹃一朵朵开不一样,这里的杜鹃花是一簇簇开,数十个小花朵共生在一个枝头。

“就像支教团,每一个个体力量单薄,团结在一起,就能做出厚重的奉献。”

牢记嘱托,团结奉献。青春的花儿映山红。(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记者 李卫红 刘莹 李中迪 庞博)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