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十六年,禁毒社工在这座超大城市改变了什么?

2019-11-08 08:53:12来源:社工中国网

本世纪初,上海从毒品过境转变成以毒品消费为主的地区,禁毒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一些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当时的禁毒形势呈现为:吸毒人数连续呈现大幅增长;吸毒引发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专门力量不足,政策缺乏统筹;传统工作理念难以适应现实需求的四大态势。

微信图片_20191107090712

上海市禁毒办与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资料图)

资料显示,1999年至2002年3年间,上海市在册吸毒人数增幅达94.7%;而上海市禁毒办干部仅有两名,区县禁毒办人员仅有37名,而且还是兼职的。只靠政府部门“孤军作战”,显然已经力不从心。2003年初,上海市提出“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全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禁毒社会组织——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以下简称自强总社),把政府的戒毒帮教服务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走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进一步落实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政府主导推动

构建禁毒工作社会化体系

要有效治理毒品问题,除了始终保持对涉毒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大堵源截流力度外,还要抓好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降低新滋生吸毒人数,尤其对社区的吸毒人员有效地做好戒毒康复帮教工作,从而减少毒品的需求。

2003年8月,上海首次招聘120名禁毒社工,在浦东新区、闸北区、徐汇区、卢湾区4个区试点,建立了专职从事戒毒帮教工作的第一支禁毒社工队伍;同年12月注册成立了内地首家专业从事禁毒社会工作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以一名社工服务50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比例,又扩招了252名禁毒社工,实现了由4个试点区向全市推广。

微信图片_20191107090719

首批禁毒社工培训上岗。(资料图)

上海禁毒社工在市、区和街道、乡镇禁毒办和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指导下,以其专业化、柔性化、个性化的独特魅力,负责对社区的吸戒毒人员开展定期尿检、跟踪帮教、生活关心、就业指导等日常工作以及禁毒宣传等工作,使禁毒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和禁毒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

坚持“以人为本”

探索戒毒帮教服务新方式

自强总社成立16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关爱、乐助、自强”的服务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深入社区开展戒毒帮教工作,以个案工作为基础,以小组工作为重点,整合社区管理、社会援助、戒毒医疗、培训研究等部门资源,积极为戒毒人员提供以社区戒毒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帮教服务。

规范个案服务的工作流程。自强社工运用心理辅导、个案管理、认知行为治疗、优势视角、危机干预、动机晤谈等社会工作方法,直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帮教服务,帮助他们纠正认知行为错误,协调其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促使他们戒除毒瘾、恢复社会功能。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自强总社制定规范了个案服务的工作流程:对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对象提供无缝衔接服务→社工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后,与其进行接案面谈,建立起良好的帮教服务关系→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动机和长处、弱点等个人因素及其家庭、社区环境等外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预估和服务计划→开展帮扶行动,对服务对象开展定期访谈、行为矫治、关心帮扶、带领检测等服务→由社工对服务对象接受帮教服务、戒毒康复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并结案。

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工作。在戒毒康复服务实践中,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组织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开展形式多样、有益康复的活动。十几年来,共开展各类专业服务小组1654个。例如,为了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心瘾”,徐汇、黄浦等自强社工组织戒毒人员学习篆刻、书画和手工艺术品,帮助他们转移注意、戒断毒瘾;针对女性服务对象,原闸北社工组织她们开展“女子戒毒沙龙”活动,帮助她们建立自信,融入社会;闵行自强社工组织戒毒人员家属参加戒毒帮教和家庭治疗等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并提供心理咨询、座谈交流等活动,使家属转变观念,学会了与戒毒亲人的沟通帮教技巧,为服务对象戒毒康复提供一个温馨良好的后续照管环境。

微信图片_20191107090724

2008年,闸北区“女子戒毒沙龙”向汶川灾区捐赠衣物。(资料图)

发挥同伴互助教育作用。在自强总社成立之初就注意发挥戒毒成功人员的榜样作用,尝试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到戒毒康复服务领域,通过专门培训,将他们培养成为同伴辅导员,协助社工开展提前介入、个案帮教、社区宣传等工作,以自己戒毒康复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去影响、鼓励、帮助尚未戒断毒瘾的同伴保持操守、成功戒毒。经过多年摸索,自强总社已经形成了“阶梯式”同伴辅导员培育机制,健全规范了相关工作制度,不断拓展教育形式,先后举办了四期同伴辅导员培训班。今年共聘任总同伴辅导员2名,聘请同伴辅导员46名、准同伴辅导员20名。为了进一步拓展同伴教育品牌的辐射效应,自强总社还成立了以同伴辅导员叶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并在热心禁毒公益的企业资助下,实施了“拾星者同伴辅导计划”项目,培养、扩大同伴辅导员队伍,目前已经在10个区建立了“同伴教育工作室”,推动同伴教育在社区戒毒康复领域深入开展。

开设戒毒热线电话。为了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吸戒毒人员突发的各种困境和危机,早在自强总社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自强戒毒热线”。2014年9月以来,通过实施“‘毒’来不再独往——上海吸戒毒人群危机干预服务”项目,开设了24小时戒毒服务咨询热线电话,为吸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戒毒康复知识、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每天有2名社工和同伴辅导员轮流值班接听电话,共接听吸戒毒人员及家属来电 870人次,涉及 328 个家庭。其中为隐性、流动人口等在禁毒社工日常服务范围之外的求助者提供服务人次达 655人次,占总数的 75.29%;累计为 53名服务对象开展面谈 371人次。

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自强总社和各工作站结合相关时间节点,积极协同市、区和街镇相关部门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禁毒主题宣传活动, 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场所、进工地和企事业单位,深入美沙酮门诊部、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各类场所,面向重点单位,面向职校生、留学生等重点人群,在地铁、广场、大型超市等人流密集处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禁毒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社区禁毒宣传教育,总社和各工作站共有205名社工担任校外辅导员或者学校禁毒宣传员,协同打好“6·27”工程攻坚战。16年来,自强社工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受众人次达1000余万人次。

拓展社会化渠道

探索项目多元化运营之路

在禁毒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强总社除了合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外,还通过竞标承接相关公益项目,加强与民政、卫生、科委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联系,不断拓展资金募集渠道,提升了社团自主运作能力。

2004年以来,自强总社先后开展了“绿色戒毒防复吸工程”“心桥工程”“中盖‘健康体检伴你行’项目”“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项目”“优势拓展计划”“家庭辅导学苑”“降低解教后吸毒人员HIV/AIDS高危行为及复吸率项目”“综合应用社区心理干预方法建立戒毒后预防复吸模式项目”“中药济泰片项目”“五年随访项目”“‘拯救向日葵’涉毒家庭困境儿童的关护计划”等20余个项目。例如,市禁毒基金资助的“24小时戒毒咨询热线”项目,建立了集“热线咨询、个案辅导、资源链接、支持网络构建、多形式社会化活动”等专业服务为一体的戒毒康复领域危机干预服务体系;与市疾控中心合作,研发了“美宁湾药物滥用人员成长计划项目”,主要针对正在使用海洛因的服务对象提供美沙酮的宣传、咨询,鼓励他们加入到美沙酮维持治疗,从而获得正常的生活模式,同时对正在服用美沙酮的服务对象开展随访、小组、社区活动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医从性,提高维持治疗率。

项目化的运作,不但弥补了自强总社工作经费的不足,而且还培养了一批项目策划、管理和运作的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了机构和社工的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形成了“同伴教育”“心桥工程”“优势拓展”和“家庭后续照管”等四大品牌服务项目。自强总社认真总结项目成功经验,融入到日常戒毒帮教服务中,制定《自强总社品牌服务项目标准》,有效地提高了戒毒康复成效。通过承接实施这些项目,自强总社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各强制隔离戒毒所等以及市禁毒基金会、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均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对整合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全面推进上海禁毒工作社会化,具有有益的增效功能。

今天,上海的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之路已经走向长效化、常态化。不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的内部监督、激励奖惩机制,还是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竞争评估机制,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从2007年开始,上海部分地区开始逐步探索成立区域内的禁毒社会组织,除自强总社以外,目前已有浦东新区的“中致社”、奉贤区的“禁贤社”、松江区的“茸平社”和长宁区的“禁毒妈妈工作室”5家专业的禁毒社会组织,在上海16个区设立社工站(其中自强在13个区设立社工站),街道(镇)层面设立210个社工点。

截至2019年8月,全上海共有1200余名禁毒社工活跃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第一线,平均年龄35岁,本科以上学历占80.62%,有助理社工师、社工师、助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占76.86%。上海禁毒社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开展专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在不断增强。禁毒社工在社区禁毒宣传教育、重点人员动态掌控、重大节点安全守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无数吸毒者找到了“回家”的路。

编辑:HMX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